开国第一战 读后感

前言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是每个想要了解这个国家所绕不过去的一场战争。它的起因,它的结局,它的影响。

过程记叙

起因

朝鲜1910年沦为日本殖民地。
1945年2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位于乌克兰)举行了会晤,也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目的在于确认世界战后秩序。会议上确认朝鲜战后暂不独立。
1945年8月,原子弹爆炸,日本投降。此时,苏美议定了一条线,即北纬三十八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北部为苏联,南部为美国。这条线并分最终的朝鲜、韩国分界线,但一切由此而始。
李承晚于1948.8.15成为韩国总统。
金日成于1948.9.9日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6.25,朝鲜开始进攻,朝鲜战争爆发。
1950.7.1起,美军开始登陆。
1950.9.10,联合国军开始反攻,朝鲜已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缟。
1950.9.15,仁川(离首尔、三八线都很近)登陆。
1950.9.27,杜鲁门授权麦克阿瑟(70)在三八线北消灭北朝鲜武装的权力。
1950.9.30,韩国军队跨过三八线。

出鞘

1950.9.30,周恩来国庆一周年讲话表示将不会置之不理。10.3,约见印度大使,表示勿谓言之不预。
1950.10.5,彭德怀表示挂帅。
1950.10.8,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改自东北边防军),任命彭德怀为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1950.10.8,周恩来、林彪赴苏。
1950.10.10,到达莫斯科。
1950.10.11,确认苏联空军至少需要2月才能参战。
1950.10.13,重新确认参战。
1950.10.15,麦克阿瑟、杜鲁门威克岛会晤,确认中苏不会参战。
1950.10.19,志愿军入朝。

第一次战役(1950.10.25 - 1950.11.5,10天)

1950.10.25,40军(军长邓岳,32)与韩第一师作战,正式开始。
1950.11.1,39军(军长吴信泉,38)与美骑一师云山战斗。
1950.11.3,沃克(61)下令撤退。
1950.11.5,结束。
由于38军(军长梁兴初,38)延误战机,未造成歼灭之势。42军(军长吴瑞林,35)在黄草岭打的也很英勇。

第二次战役(1950.11.7 - 1950.12.24,47天)

东线副司令员韩先楚(37)指挥38、39、40、42、50、66六个军,西线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43))。
38军113师堵三所里、龙源里,14小时行军145里(每小时5公里);335团松骨峰战斗(谁是最可爱的人),万岁军扬名。
42军穿插不到位,错失包围沃克的战机。
第九兵团不是东北军,没有棉衣,准备仓促,冻伤严重,总减员33%,接近五万人,冻伤减员22%,接近三万人。
1950.11.26,第九兵团在长津胡完成集结。
在冻伤减员严重的情况下,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40))歼灭美步兵第七师三十一团,是整个抗美援朝中唯一歼灭的团级单位。
1950.11.25,毛岸英阵亡。
1950.11.30,杜鲁门宣布不放弃使用原子弹。
1950.12.4,英国首相艾德礼飞赴华盛顿反对使用核武。
1950.12.6,39军收复平壤。
1950.12.16 杜鲁门宣布美国进入战时状态,征兵100万。
1950.12.22,沃克车祸身亡。
1950.12.23,李奇微(55)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
1950.12.23,中朝军队抵达三八线。
1950.12.24,美第十军从海路撤退,结束。

第三次战役(1950.12.31 - 1951.1.8,8天)

1951.1.5,人民军第一军团入汉城。
1951.1.8,中朝军队进抵37度线。
李奇微每天后撤30公里,正好是中朝军队徒步一天的行程。彭德怀认为有问题,提前结束战役。此时志愿军减员9万人,由于敌空军轰炸,物资只能运上来不足一半;人员也补充不足,需要休整。
李奇微此时已经看出中朝军队的礼拜攻势。
三次战役损失汽车1200辆,平均每天30辆,司机阵亡率甚至高于前线作战部队;美军31个后勤人员供一个兵,志愿军一个后勤人员供6-10个兵。

第四次战役(1951.1.25 - 1951.4.21,87天)

1951.1.22,麦克阿瑟核准李奇微的作战计划。
1951.1.25,李奇微发动“雷击作战”,采用“磁性战术”,一遇猛烈反扑就回缩,黏住不放;“火海战术”,利用优势火力。
50军(军长曾泽生(49))原为国军起义部队,采用阵地上少摆兵,后方多屯兵应对火海战术;采取“昼失夜反”战术,不停与敌人周旋。共防御50昼夜,产生了一大批战斗英雄、英雄团体。
1951.2.13,邓华(41)指挥39、40、42军8个团打砥平里坚守的美军一个团、法军一个营。16日撤出战斗,付出5000伤亡,造成不足400伤亡。从此美军认清了志愿军火力薄弱、攻坚能力差的特性。往大里说,战争主动从此易手。
1951.3.14,放弃汉城。
第四次战役是中国军队现代战争史上时间最长,也是最残酷的运动防御战役。联合国军向北推进了100公里,平均每推进100公里,就要付出900余人的伤亡代价。但是,美军仍然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
1951.4.11,麦克阿瑟解除职务。

第五次战役(1951.4.22 - 1951.6.10,49天)

战役目标歼敌5个师,其中美军3个师。
1951.4.29,鉴于在汉城以北歼敌机会已失,志愿军停止进攻,第一阶段结束。虽然包围了很多团以上单位,然而很难留住,与战役设想甚远。
美军在整个朝鲜战争中一直高估了优势航空火力以及地面炮火的杀伤效果,也就是低估了对手的一线兵力。
1951.5.21,第二阶段结束。仍未能达到预期。
1951.5.23,美军转入进攻。由于没有想到美军这么快,且前一阶段耗尽了补给,且大军团撤退没有经验,本来计划的有秩序撤退变成了无秩序溃败。整个过程中共被俘虏了17000余人,占整个抗美援朝人数的80%。
60军(军长韦杰(37))180师全军覆没,政治部主任吴成德(39)成为唯一被俘的师级干部。
1951.5.29,15军(军长秦基伟(37))勇挑重担。至6月7日,以1286人的代价守住了10天。
至6月10日,由于15军在芝浦里、63军(军长傅崇碧(35))开始铁原阻击战、20军(军长张翼翔(37))在华川地区的防守,志愿军终于相对稳定了防御体系。
6月下旬起,中朝军队全线进入战略防御,指导思想从赶美国人下海变成持久战。

1951夏秋防御战(1951.8.18 - 1951.10.22,65天)

1951.7.10,开始停战谈判。
1951.8.18,鉴于三八线以南敌人阵地已经坚固的多,进攻不利。邓华提出“三八线”停战。
1951.8.18,鉴于朝鲜北部发大水,并且为迫使中朝在谈判中让步,联合国军夏季攻势全面展开。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制定的作战规模太大,会使谈判泡汤,因此被李奇微缩小了。
1951.8.26,邓华提出不再举行第六次战役。
虽然夺取了179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付出了近16万人的代价。夏秋防御作战的胜利使中国军队战略指导方针正式成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1951.9.19,杜鲁门发表声明,表示“愿尽一切努力促使朝鲜冲突获得和平解决”。
1951.10.25,谈判复谈。能打才能谈,能打才能和。
1951.10.29,正式取消第六次战役。
此后,朝鲜战局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双方均无大的作战行动,兵力和布置亦无大的变化。志愿军开始出现以依托坑道为主的阵地作战方式。
1951.4.28,艾森豪威尔参加总统竞选,李奇微担任北约盟军总司令,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白马山战役(1952.10.6 - 1952.10.14,8天)

38军(军长江拥辉(35))由于情报掌握失误等问题失败。韩第9步兵师从此被称为“白马部队”。
此后志愿军阵地战目标从营级降低为连排。
1952.10.8,板门店无限期休会

上甘岭战役(1952.10.14 - 1952.11.25,42天)

产生了特功八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群体个人。此时韩军比美军更难缠。
10.21,正式下令退入坑道。
坑道内的战士只能喝尿解渴。送进去一个苹果,二十多个人转完了还有大半个。
整个志司都在保障上甘岭,10.30反击还用上了喀秋莎。
11.5,十二军全面接替防务。
45师(师长崔建功(37))伤亡8752人,两次打光重建的就有16个连队,班一级骨干伤亡率100%,排级干部也有90%,连级干部65%。特功八连三次打光,三次重建,又三次打上去。
同日,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
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段上,双方投入了10万以上的兵力。
此后,战场主动权操于中朝军队之手。

1953.2.22,克拉克重新联系交换战俘
1953.3.5,斯大林去世
4月联合国军兵力达到120万,中朝军队达到180万。

1953夏季反击战役(1953.5.13 - 1953.6.15)

60军首创了阵地战以来一次歼敌一个团的模范战例。在老军长张祖谅(42)的带领下打了个翻身仗。

金城战役(1953.7.13 - 1953.7.27)

为把李承晚拖回谈判桌,发动了此次战役。期间出现了奇袭白虎团(韩军首都师第一团)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突入纵深最远15公里,收复240平方公里。金城战役仅第三次进攻消耗的弹药就达到了1900吨,相当于1-5次战役总和的两倍多。

1953.7.24,双方最后确认军事分界线。
1953.7.27,正式签订停战协议,签字双方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军。

结果

这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从任何意义上说,毛主席做出打这么一个决定都是不为过的,付出的代价虽然惨痛,但在战争里,只要战略意图达到了,付出代价是理所应当的。就像有人说过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总好过被人在你首都屠杀30万吧?
对中国:中国为此得到了苏联大量的援助;获得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外部环境。台湾至今未归。
对朝鲜、韩国:从此分裂,直至今日。当然这么说不充分,只能说大胖的尝试失败了,因为本来大国们就是要把他们分裂开得。
对美国:造成了一个强大的敌人,直至74年访华,再到改革开放。
对世界:雅尔塔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打破了。

立国之战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国势国运,对比一下印度就知道了。抗美援朝之后人们爆发出了空前的爱国热情,而印度被解放军一仗打得气势尽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怎么抬高都不为过。
至于说损失了多少人,这个完全不准,两边公布的数字都有较大偏差。这里只说一点,很多人算的时候只算美军,别的国家人都不算人?根据志愿军老兵的回忆,打到后期韩军比美军难对付,所以别拿人当物资算。

总结

我很爱去看发生某件事的时候,相关人员的年龄,这里再简单的把这次战争中双方主角的年龄对比一下。以50年入朝开始。首先是元首们:

姓名 年龄
毛泽东 57
杜鲁门 66
艾森豪威尔 60
金正日 38
李承晚 75

再来就是双方的统帅:

姓名 年龄
彭德怀 52
麦克阿瑟 70
李奇微 55
克拉克 54

这里大概简述一下整个战争的流程:

50年6月朝鲜开始进攻,9月仁川登陆,联合国军掌握主动权。
10月25-第二年1月大概两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以突袭的方式得到主动权,即1-3次战役。第三次战役已经不能算是有主动权了。最远到达37度线。
4、5次战役美军接管主动权。特别是二月打砥平里一个团加一个营都打不下来,体现出了志愿军攻坚能力的不足。
7月就开始了谈判,虽然打打停停。51年美军有两个月的进攻,但都付出了较大代价。战线稳定在38线附近。
之后直到次年的10月之前都是美军操有主动权,但是志愿军的冷枪冷炮等小范围战术进攻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美国一直想抽身,也无暇再战。
上甘岭战役表明了美军想朝北打也要付出自己不想面对的代价,坚定了谈判的想法。
而之后的金城战役志愿军的炮火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拖下去只会对美军更不利,最终走向了7月的停战。

说到底,志愿军能打到38线有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帝太怂了,几百公里都是被吓跑的。但是这就是战争,战争可不是简单的实力对比,虽然实力是最重要的。
抗美援朝33个月,实际上只有开始的12个月打得最激烈,后面就是边打边谈了,虽然也很激烈,但是双方都基本知道很难打出一个真正的胜负了。
美国要对付苏联,国内人民不愿再打,不然艾克也不会上台。弱国可以战胜强国,不是说打败强国,而是使对方明白要打败弱国必须付出其不愿付出的代价。朝鲜战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后来的越战也是这样。

最后,向长眠于异国土地的志愿军战士们致敬。

以上。


License: CC BY-SA 4.0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