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维艰 读后总结

摘抄

我由此认识到,害怕并不代表没有勇气,真正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由行动决定。

大多数合作关系要么过于紧张而令人难以忍受,要么紧张不足而缺乏效率。人们要么相互挑战,导致彼此交恶,要么陶醉于彼此的奉承之词而无所受益。就我和马克而言,即使是18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对我的想法吹毛求疵,让我感到烦恼,我对他亦是如此。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益无害。

我需要的是信息和数据,而不是有关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任何建议。这是重要的战略决策期,公司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我的决策是否正确,逃避或推卸责任是绝不可行的。

我绝不会说出“这都怪经济环境太恶劣了”、“都怪我得到的这些建议不中用”、“都怪形势变化太快了”这样的借口。我所面临的唯一选择是,要么生存,要么彻底毁灭。是的,大多数事情依然可以假手于人,大多数管理者都有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决定,但是,最基本的问题——loudcloud公司是否能够生存下去以及如何生存下去——是留给我一个人的,也只有我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知道绝望是什么滋味。

早在我当工程师时,我就懂得,在第一行代码编写完成之前,所有的决定都是客观的,此后的所有决定都是主观的。

当这一切都结束时,我无法相信,自己花了8年的时间和精力创建的公司就这么被卖掉了。我怎么可能这样做呢?为此,我大病了一场,不停地失眠,冒冷汗,呕吐,痛哭。然后我意识到,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所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

我曾将我所认识的或所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才招为己用,从创建公司到上市销售,其中的每一步我都亲身经历过。这一切,我永远也不想再来一遍了。可是,我从中学到了太多的东西,如果改弦易辙,这似乎是一种浪费。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创建一个新的风险投资公司。

创业公司的CEO不应该计算成功的概率。创建公司时,你必须坚信,任何问题都有一个解决办法。而你的任务就是找出解决办法,无论这一概率是十分之九,还是千分之一,你的任务始终不变。

人们总是问我:“当一名成功的CEO的秘诀是什么?”遗憾的是,根本没有秘诀。如果说存在这样一种技巧,那就是看其专心致志的能力和在无路可走时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与普通人相比,那些令你最想躲藏起来或干脆死掉的时刻,就是你作为一名CEO所要经历的不同于常人的东西。

大多数管理书籍的重点都是如何正确做事,不要将事情搞砸。但我的经验却是,把事情搞砸之后,如何深刻理解那些你必须要做的事。

勇士之道,即始终将死亡铭记于心。如果一名武士始终将活着的每一天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他就会在自己所有的行动中把握好自己的行为。

为了使梦想成为现实,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奋斗,你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按计划进行。从一开始,你的公司就没有跟上你所设想的步伐。你的产品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市场和你想象的大不相同,你的员工正在失去信心,有些人已经辞职。在辞职的员工中,有些人还是非常优秀的,他们的离去令剩下的人们开始怀疑继续留在公司是否明智。资金越来越少,风险投资家告诉你,由于近在眼前的欧洲经济危机,你的公司将很难筹集到资金。在一次竞争中,你输给了对手,失去了一个忠诚的客户,失去了一名极出色的员工。你的压力越来越大。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你的公司为什么没有按预想的轨道运转?你真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梦想吗?当梦想变成了噩梦,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旋涡之中。

大多数人都不够强大。

从史蒂夫·乔布斯到马克·扎克伯格,所有出色的企业家都会经历挣扎,而且是苦苦挣扎,因此,人人都会挣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挣扎成功。你也许会挺不过去,这就是挣扎的恼人之处。

挣扎是成就伟大的竞技场。

当你无法分担所有负担时,你要将某些负担分担出去,找尽可能多的人来共同解决问题,即使这些问题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经营Opsware公司时,我们在竞争中失去了无数笔交易,我召集了一次员工会议,告诉全体员工,我们目前被打击得狼狈不堪,如果不迅速止血,我们就死定了。那时,没有一个人退缩。团队精诚团结,成功研发了一款产品,拯救了濒临绝境的公司。

科技行业往往极其复杂。底层技术只要一有变动,竞争就会发生变化,市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人们则会使出各种招术,以求自保。因此,就像《星际迷航》中下三维国际象棋一样,总有一步棋可走。

只要坚持下去就有转机。

作为CEO,我个人最大的一项进步就是我停止使用过于积极正面的管理方式。

更好的办法是,将问题交给不仅有能力修复产品,而且对修复产品充满兴趣和动力的人。

在人类的所有交往之中,沟通量与信任程度成反比。

随着公司的成长,沟通成了公司最大的挑战。

一名CEO在一段时间内拥有这种被信任的能力,往往是一家管理良好的公司和一家管理混乱的公司之间最大的差别。

一个人,无论多么出色,他都无法解决自己不了解的问题。

健康的企业文化会鼓励员工公开坏消息。只有允许自由并公开讨论问题,公司才能迅速解决问题。

建立一种奖励文化,而不是惩罚文化,对那些公开提出问题并为其找到解决办法的人予以奖励。

一旦决定裁员,那么必须尽快执行。

裁员的真正原因是公司业绩欠佳。

承认失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请相信我,这实际上非常了不起。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需遵循一条黄金法则:自己的员工要自己亲自辞退,不能将这项工作推卸给人力资源部门或某个更严厉的同事,不能像电影《在云端》中那样雇用一家外包公司来完成。

因为人们不会记得自己在公司效力的每一天,但他们一定会记得你将他们开掉的那一天。他们会记得那一天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关系重大。公司的声誉和管理人员的声誉都取决于你的表现:昂首挺胸,勇敢面对那些曾经信任你并为你辛勤工作的员工们。员工们会想:既然你雇用了我,我勤勤恳恳地为你埋头苦干,我希望你能有勇气亲自辞退我。

1.向员工简要解释目前的局势,告诉员工这是公司经营不善所致,与个人表现无关。
2.向员工明确指出:员工人数过多,裁员不容商榷。
3.对公司计划提供的福利和补贴等所有相关细节都要做到了然于胸。

在执行裁员决定之前,CEO必须向公司全体人员发表讲话。

务必牢记财捷集团 前CEO比尔·坎贝尔告诉我的一句话:话是说给那些留下来的人听的。这些人会非常关心你对待他们同事的方式。你裁掉的员工之中,有很多人都和留下来的人关系亲密,因此,你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千万别这样。一定要在公司出现,一定要让大家看见你,一定要积极参与公司事务。大家都想看看,你是否在乎他们。你裁掉的人想知道他们和你、和公司是否还有关系。你一定要和大家交谈,帮他们把东西搬上汽车,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付出的努力心存感激。

其实,你之所以要解雇他们,并不是因为他很差劲儿,而是因为你自己很差劲儿。

换句话说,认为解雇高管是因为他们表现糟糕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是,解雇高管是因为公司的面试或整合系统出了问题。

因为与一名普通员工相比,一名高管重新找到一份工作的时间要多10倍。

将曾经为你勤勤恳恳工作的人贬得一文不值并不会令你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

你无法让他保住自己的工作,但你绝对可以让他保住自己的尊严。

如果你希望员工们行事能像大人一样,他们一般都会如你所愿。

虽然你无法让他继续留用,但你可以做到坦诚。

让他知道你感谢他所付出的一切,你对他的降职决定是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对他过去工作表现的审查。处理降职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提高补偿金额度。

在处理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事实就是事实,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令其发生改变,也不会令你的苦恼烟消云散。

我们必须研发一款更好的产品,除此之外,别无出路。没有窗户、没有地洞、没有安全出口、没有后门。我们必须穿过前门,和堵住我们出路的敌人较量一番。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本该英勇奋战的时候却逃之夭夭,你就要问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公司无法取胜,那我们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失败之后,再充分的理由都不会给你的投资者留下一美元,也保不住一名员工的工作,或给你带来一位新客户。当你的公司宣布破产时,它也不会让你的心里好受一点儿。

不要花时间去懊悔过去,要将所有的时间花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因为说到底,没人会在意,只要好好经营公司就行了。

重点看应聘者的能力,而不是看其是否毫无缺点。

我之前的上司吉姆·巴克斯代尔很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要依次管理好人、产品和利润。”话虽简单,但意义深远。三者之中,管理好人是最难的,管不好人,其他两项就无从谈起。

如果你的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你的公司也许就会长期屹立不倒,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

我来上班是因为Opsware公司将会大有前途,这对我个人非常重要。员工们每天在这工作12~16个小时,他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我希望他们都能过上好的生活,这对我也非常重要。这就是我来上班的原因。

第一,一切顺利之时,成为一家好公司并不难,但遇到困难时,公司的好坏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第二,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第三,成为一家好公司本身就是一个目标。

很多公司都认为自己的员工非常聪明,根本不需要培训。真是愚蠢之见。

几乎所有创建科技公司的人都知道,人是最重要的资产。

显而易见,培训是管理者可以开展的最有效的活动之一。

让新员工充分了解公司不同时期的产品在架构上的细微差别。

一定要请团队中最优秀的专家和管理者参与其中。这样做有助于营造一种强健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比开100次场外文化建设战略会议效果更好。

任何创业公司都没有时间去做可做可不做的事。因此,培训必须具有强制性。

管理者只有两种方法可以提高员工的产出:激励和培训。

要记住,在提升公司生产力方面,其他任何投入都比不上培训。因此,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开展培训就相当于因为太饿而吃不下任何东西。

好的产品经理会拆解问题,而差的产品经理会把所有的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

招聘时要看重应聘者的长处,而不是其身上没有弱点。每个人都有弱点,只不过有些人身上的弱点比较明显而已。因为其人没有弱点而对其加以聘用意味着你将愉快感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一名主管很可能会受到团队其他成员的喜欢,但工作起来却毫无效率。同时他也可能工作十分高效,影响十分深远,却受到大家的鄙视。相比而言,后者要好得多。

你不能只汇报量化目标,而忽视质化目标,因为质化目标才是最重要的目标。仅仅按照数字进行管理就像利用数字进行绘画,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完全是业余爱好者的做法。

我们的竞争性获胜率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客户满意度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我们自己的工程师对产品的看法是什么?

你也许可以通过写快捷代码或不洁代码的方式节省时间,但最终还是要把时间还回去,还有利息。通常这种交换很公平,但如果你没有把这种交换记在脑子里,你就会遇到大麻烦。

一个管理出色的质量控制部门无法生产一款高质量的产品,却能告诉你产品研发团队何时生产了一款质量低劣的产品。

事实上,那些最缺乏政治头脑的老板往往会带出一支最善于钩心斗角的队伍。

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主管可以通过努力提高他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可一旦失去人心,那就回天乏力了。

最能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做法莫过于让他们怀揣使命感去工作,让他们相信这份崇高的使命值得他们把个人抱负暂放一边。

相反,以“团队”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的人说话时很少使用“我”,哪怕是在谈论其个人成就。在面试中,他们总会把功劳推到从前的合作伙伴身上。相对于工作待遇和职业发展,他们更关心这家公司的实力。如被问及为何离开上一家公司,他们往往会把责任归咎于自身,检讨自己判断力不佳而做出的错误决策。

更重要的是,销售部门的顾客主动流失率相当低,因为他们一直都能得到最公平、最诚信的服务。

个别员工私心重也许没什么太大危害,但如果你把公司的重要部门交给那些野心家来打理,公司就会危机重重。

员工会拿他们上级中能力最差的那个人做参照物。

制定所有岗位的正式升职标准。其核心准则就是,要通过跨部门考核来决定是否提拔某个员工。

在每个新人入职时,扎克伯格都要给他们重新定头衔,以避免他们的头衔和职位高过那些表现优异的老员工。这样做有助于鼓舞士气,维系公正。

然而,只有聪明还远远不够。出色的员工同样还要能吃得了苦,担得住事,并且善于和团队成员和睦共处。

具体来说,他会质疑公司的前景,贬低公司的领导者,以此来衬托自己。有这种习惯的员工越聪明,产生的破坏力就越强。

一个公司是由集体的力量造就的,员工如果不能成为这个集体中值得信赖的力量,那么无论他的个人能力有多强,对于公司来说都是没有价值的。

大部分部门主管多多少少都会犯点儿浑,个别时候的满嘴脏话还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一家公司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沟通。让成百上千人同时为一个目标而众志成城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的主管中有一个浑蛋,这个目标就完全不可能实现。

就算没有别的公司先于你抢占市场,如果五六年之后公司还是毫无起色,那无论你有多少雄才伟略,员工们也会失去信心。任用那些曾有过相关创业经验的人可以加速成功的进程。

聘请资深人士加盟新创业的公司,有点儿像运动员为提高比赛成绩服用兴奋剂。

技术部经理更需要了解编码基础和技术团队的综合情况,而不是如何管理该部门。因此,作为CEO的你最好从公司内部选拔人才,而不必考虑从外围引进。但是在涉及销售主管这样的岗位时,就得反过来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从内部选拔的技术部主管可以干得很出色,而同样是内部选拔的销售部主管,工作起来却力不从心。

初次雇用一个身经百战的资深员工会让你觉得好像把自己给卖了。要是你疏忽大意,那最后很可能连全部家当都得拱手奉上。

对CEO而言,首要的管理责任莫过于为公司搭建信息交流网络。

对新创业的科技公司而言,当务之急是研发产品。这个产品的功能至少要比现有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强10倍。如果只是略胜一筹,那就不足以吸引大批的用户立即使用你的产品。在此基础之上,抓紧时间抢占市场。你的公司能研制出功能强大的新产品,别的公司也可以。

全世界有着一流企业文化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公司有很多,这说明仅凭文化成就不了企业。

然而,这并不属于企业文化,因为它没有建立一种核心价值观来推动公司的发展,使公司在业界的地位坚如磐石。

CEO的工作就是明确奋斗目标,然后让全公司齐心协力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组织设计的头条法则是:理想的组织设计根本不存在。

组织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做工作的人,而不是服务于主管们。

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能力是后天掌握的一种技能,而不是先天具备的禀赋。

专注于目标,然后力求实现,不再为过去曾有或者将来可能会有的错误而担心、懊恼,这也许是我从企业家的角色中获得的最大领悟。

截至目前,我认为一个CEO最难做到的,就是对自己内心的控制。组织设计、流程设计、指标设置以及人员安排等都是相对简单的工作,对内在情绪的控制才是最艰难的。

实际上,公司里出现的任何问题本质上都是由我引起的。作为CEO,我在人员招聘和各项决策中都是最终拍板的那个人。

对CEO来说,最理想的态度是既要雷厉风行,又要保持理性。他应该果断出手,快刀斩乱麻,避免让自己被负罪感所奴役。

在公司陷入危机时,指望和员工们讨论公司生死存亡的大计显然没有意义。而与董事会或者外界专家顾问的商谈也往往无疾而终。

胸怀壮志的企业家们,如果你不想在虎口与火坑之间做出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CEO。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经历生死攸关的时刻。据他们的结论,一个公司会经历2~5次这样的时刻(虽然我敢肯定地说,我在Opsware公司至少经历了10次)。

在CEO的生涯中,我无数次产生想放弃的念头。我曾见过不少人在重压之下借酒消愁,或是干脆停止努力。

每当我遇到成功的CEO,总会向他们讨教成功经验。那些泛泛之辈的答案可能是非凡的战略举措、敏锐的商业嗅觉,或者是其他一些溢美之词,而杰出的CEO们往往只有一个统一的回答:“我没有放弃。”

我的CEO生涯告诉我,在面临那些至关紧要的问题时,老天考验的是我的勇气,而不是我的智商。

当公司难以为继、无法创造任何经济收益时,这个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凭借令人折服的发展蓝图让大家留下来。

史蒂夫·乔布斯能吸引众多顶尖人才在NeXT风光不再时继续为他效力,能说服苹果公司上下在濒临破产时拥护他的发展思路,我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拥有前瞻视野的领导者的最大成就。

一个成功的CEO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将聪明人招募到麾下,而没有哪个聪明人愿意为自私自利的人效劳。

真正出色的领导者会营造一种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氛围。这样的氛围往往会造就奇迹:众多员工凭借一种主人翁精神,一心一意地为公司做贡献。他们会在公司的成长过程中充当高品质的把关者,会为后续员工树立毫不含糊的标准。

假如你和比尔经营的任何一家公司的员工交流,你都会听到他们说“我的公司”这类字眼。他极其真实,这也是他在领导才能这方面尤为突出的原因。为了员工,他会心甘情愿地牺牲掉自己的经济利益,放弃自己的声誉或者荣耀。

据我自己的估计,过去这些年里,我只在顺境中当过三天的CEO,剩下的8年几乎全都是举步维艰的日子。回想起那段岁月,我仍然心有余悸。

史蒂夫·乔布斯重返苹果之际,公司已经岌岌可危——典型的逆境。他需要的,是所有人围绕中心使命,有效地执行他的决策,除此之外的任何个人想法都要靠边站。而谷歌在占领搜索引擎市场的龙头地位之后,采用了顺境模式的管理策略。

当CEO是一项极端不符合人类天性的工作。

你的目的应当是通过反馈来开启对话,而不是终结对话。鼓励人们质疑你的判断,批驳你的观点。

我从CEO生涯中总结出的最令我沮丧的教训就是,我不可以做副手们的辅导员。

事实上,人们往往难以胜任新工作,原因就是他们延续了过去的工作方式,没能及时调整到新的状态中来。

你得把你的员工放在第一位——那些管理人员手下的普通员工,那些从事基本工作的工程师、营销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员工。你应该为他们搭建一支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这才是头等大事。

总结

作者的世界观跟我是类似的,或者说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明白了做成任何事情都不容易。做CEO更是如此。从文字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其创业的经历有多么不堪回首,而不是年轻人们最喜欢听的“天纵英才”,“王霸之气”。创业就是在残酷的环境里,不停面对自己的弱点,不停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处理各种令人不愉快的事件,包括招聘、激励、管理、辞退等等人与人,人与钱之间的关系。

当CEO是一项极端不符合人类天性的工作。如果你不想在虎口与火坑之间做出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CEO。

这一切,我永远也不想再来一遍了。

只要坚持下去就有转机。正因为这件事对于任何人都如此不令人愉快,才让充满野心的人们前赴后继。别人能做到的事儿我们为什么要做?

人哪,就是贱。


License: CC BY-SA 4.0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