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人生,揭示善恶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读后总结
哈姆莱特
主线就是王子复仇记。哈姆莱特的叔父利用诡计杀害了哈姆莱特的父亲丹麦王,成为了新的国王并且娶了他的母亲。哈姆莱特一开始只是对叔父的品行不满,对母亲 在还父亲死后不满两个月就嫁给叔叔不满。后来在父亲鬼魂的诉说下才知道也许叔叔用诡计杀害了父亲,所谓杀父淫母之仇。但是哈姆莱特不确定鬼魂说的是否是事实,因为鬼魂毕竟也不是什么干净的东西。于是哈姆莱特让一帮戏子将叔父杀害自己父亲的事情当面表演给了叔父和母亲看,以此来观察叔父的反应来判断叔父是否心中有鬼。在确定叔父心中有鬼后,却也让叔父心生警觉,决定将哈姆莱特送到英国将其杀死。临走前,哈姆莱特在数落母亲时,不慎将帷幕后偷听的女友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杀死。这造成了奥菲利亚精神失常,最终淹死;以及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的复仇。哈姆莱特在去英国的船上篡改了国书,将两个损友送上了死路;又遇到了海盗,回到了丹麦。愤怒的雷欧提斯与国王设计打算在决斗里干掉哈姆莱特,并且在决斗用的剑上涂了毒药,还准备给他喝毒酒,以保证其必死。最终阴差阳错下国王、王后、哈姆莱特、雷欧提斯都死在了决斗的宫殿里。
仔细想来,出场的主要人物基本上死光了:丹麦国王一家,老国王、新国王、王后、王子;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亲、儿子、女儿。故事的悲剧实际上也就是主角性格的悲剧。如果哈姆莱特的性格比较果决的话,不会有后来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悲剧的产生。哈姆莱特一直在思考死或生的意义,最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就是代表。一个整天思考生死意义的人,让他去做复仇这么一件需要果决性格的事,不用想也会是个悲剧。每个悲剧里都有一个很坏的反派,但反派很多时候都不是最可恨的,反而主角很多时候其实更可恨,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除了主线之外,文中还有一些其他闪光的地方。比如波洛涅斯对于雷欧提斯的一些教导的话,都是一些对于人品格修养的至理名言;比如哈姆莱特在整部故事里一直在吐槽女人的软弱多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比如在墓地时两个掘墓人关于人生的精彩讨论。总之,除了故事本身外,文章处处充满着作者对于人生世事的思考,发人深省。
奥瑟罗
故事的一开始还是很幸福的。黑人将军奥瑟罗娶了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之女苔丝狄蒙娜,他们都互相深爱着对方,甚至不惜瞒着对黑人有着歧视的勃拉班修私定终身。但坏事就坏事在坏蛋出现了–伊阿古一直觉得奥瑟罗给他带了绿帽子,而且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奥瑟罗的副官,而不是凯西奥。恰逢土耳其人从海上入侵,于是威尼斯公爵决定派奥瑟罗前往塞浦路斯抵抗。
伊阿古欺骗一直暗恋苔丝狄蒙娜的朋友罗德利哥,说要帮他赢回苔丝狄蒙娜的爱情,以此来骗取他的钱财并且达到自己上位的目的。这是个可怜的家伙,而且一直没多少戏份。在塞浦路斯,由于土耳其人遇到了台风,整个舰队全军覆没,所以不战而胜了。在庆祝的晚上,伊阿古把凯西奥灌醉,并且让罗德利哥去挑衅他,结果喝醉了的凯西奥跟阻拦他做错事的原总督蒙太诺打了起来。凯西奥因此丢了副官职位。伊阿古告诉凯西奥去跟苔丝狄蒙娜求情来得到奥瑟罗的宽恕,然后又告诉奥瑟罗凯西奥跟苔丝狄蒙娜有一腿,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错觉,就是苔丝狄蒙娜是为了与凯西奥的奸情才为他说情。然后伊阿古又通过巧妙的暗示进一步加深了奥瑟罗的这个认识。最终,可怜的罗德利哥被伊阿古利用去刺杀凯西奥,结果反而被杀死;奥瑟罗掐死了纯洁的妻子苔丝狄蒙娜;伊阿古的妻子艾米丽娅告发了自己丈夫的阴谋诡计,被丈夫刺死;伊阿古奸情败露,被绳之以法;真相大白,奥瑟罗自杀于已死的妻子面前,凯西奥接任了总督职位。
就像《哈姆莱特》一样,这个故事也有一个很坏的坏蛋–伊阿古。他生性多疑,且伶牙俐齿,为了自己能上位的目的,不惜牺牲罗德利哥和凯西奥;他怀疑妻子与奥瑟罗有奸情,所以不惜利用奥瑟罗杀死苔丝狄蒙娜。然后也有一个性格有着缺陷的主角。奥瑟罗在战场上英勇无敌,在人际关系上确是一个信任奸佞,怀疑妻子忠诚的人,当然也可以说伊阿古的谎言太高明了。
故事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苔丝狄蒙娜对于丈夫那无条件的深深的爱,以及傻大个奥瑟罗由于受人蒙骗对于自己妻子的深深伤害的对比。就像艾米丽娅骂奥瑟罗所说的:“你配不上这样的好妻子,你这种行为是上天不容的”。表面上奥瑟罗对于妻子的爱是如此深刻,但比较起来却知道他的爱是如此的脆弱。所以读完整篇故事,最令人痛恨的反而不是伊阿古,而是主角奥瑟罗。
仔细想来,整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爱情的脆弱。文中有三对情侣,分别是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艾米丽娅以及凯西奥和比恩卡。三对情侣都没能从善而终。在莎士比亚看来,爱情最重要的一点应该就是“信任”吧。这三对情侣中,女的都没有对不起男的,但男方都因为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女伴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与《哈姆莱特》中所表达的“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似乎是冲突的。但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并不冲突,因为我觉得以他看来,这正表明了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整个就是脆弱的。
李尔王
李尔也许是老糊涂了,不保留任何权利而把所有权利作为嫁妆转交给三个女儿,而由于小女儿考狄利娅不会花言巧语而只给了两个大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结果最孝顺她的小女儿远嫁法兰西,两个大女儿则嫌他太乖戾而想要削减他的随从。李尔被逼得精神失常,只有一个小丑和假扮仆从的肯特伯爵随侍左右。葛罗斯特家里忠厚的大儿子爱德伽被奸诈的私生子爱德蒙挑拨离家出走,化身做了乞丐。最终小女儿带领法兰西军队要为父讨回公道,败在了两个大女儿手里,最终被缢死;爱德蒙被爱德伽决斗致死;葛罗斯特由于爱德伽的原谅悲喜交加而死;两个大女儿由于争夺情人爱德蒙而死;大女儿的丈夫康华尔公爵由于挖出葛罗斯特的眼睛,被仆人行刺伤重而亡;李尔王由于小女儿的死悲伤而死。
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要比《奥瑟罗》和《哈姆莱特》更深刻。故事中两个老父亲李尔和葛罗斯特都听信了自己花言巧语的孩子的话,伤害了自己的好孩子。而在故事里,他们也得到了报应–李尔被两个女儿整治,直接逼疯了;葛罗斯特则被爱德蒙告发,被挖去了双目(这也许是暗示他有眼无珠吧),最终悲喜而死。
另一个矛盾是两个大女儿除了对自己父亲不好之外,还婚外恋了同一个贱人爱德蒙,真是不雷死人不罢休。
对于考狄利娅,我自己也有一些看法。她其实有点像我,拙于表达,“凡是我心里想到的事情,我总不愿在没有把它实行以前就放在嘴里宣扬……可是唯有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但是呢,这又是个有些笨拙的人,人格是一回事,能力是另一回事,最终还是被干掉了。就像文中的肯特是一个忠而智的人,而葛罗斯特是一个忠而愚的人,两人的结局也说明了这一点。德是一方面,能力是另一方面。德不好,会不得好死,就像前面每出悲剧里的大反派们;德好能力不好,也会死的很惨,比如葛罗斯特;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游刃有余。
另一点收获就是文中爱德蒙的搬弄是非,和《奥瑟罗》里的伊阿古所用的手段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利用要骗的人的正直老实,以及人与人之间不能及时的沟通,或者某些事情不好直接沟通的信息不顺畅而造成的误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里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从别人的口中听到了类似别人对自己怎么怎么滴,如果可以的话,不妨当面去挑明,直面着死总比冤枉着死强得多。
再摘录一些好句:
“你因为贫穷,所以是最富有的;你因为被遗弃,所以是最宝贵的;你因为遭人轻视,所以最蒙我的怜爱。”
“难道在热烈兴奋的奸情里,得天地精华、父母元气而生下的孩子,倒不及拥有一个毫无欢趣的老婆,在半睡半醒之间制造出来的那一批蠢货?”
“他自己从不会算计别人,所以也不疑心别人算计他”
“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来是这时代的一般病态。”
“智慧和仁义在恶人眼中看来都是恶的;下流的人只喜欢下流的事。”
“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大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
麦克白
麦克白是苏格兰的一个大将,受到命运三女神的蛊惑,跟老婆合作杀死了苏格兰王邓肯;最终众叛亲离,被邓肯之子马尔康带兵杀死。
这是四部悲剧中剧情最简单的一部,只有一个故事主干。有意思的是每一部悲剧中都有一个反派,前三部都是一个配角,这一部终于转正了~主角作为反派描述,是这一部与前几部区别最大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三女神告诉麦克白,只有当“勃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嫰高山移动”时才可能被打败;“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麦克白以为这两个条件根本没人能达成,自己是无敌的。看到这我想起了《魔戒》里的巫王也是“no man”可以杀死,结果理解错了,no man不是没有人,而是没有男人可以杀死他。麦克白也是类似的死法。
在这个故事里,我想对麦克白的评价他自己已经说出来了:“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麦克白是一个完全被命运玩弄了的人,如此而已。
总结
四部悲剧中总是人内心中的恶引起了整个悲剧的开端,也就是国王、伊阿古、两个公主和麦克白。他们为自己心中的欲望所驱使,向周围的人施加着自己的恶意。但是这并不是悲剧的最主要原因。所有的悲剧都是因为主角自己性格的缺陷。哈姆莱特犹若寡断;奥瑟罗轻信他人却不信任自己的妻子;李尔王不能识别出人的本心;麦克白则是因为自己不是一个适于做恶事却做了恶事的人。就像我曾经听过一句话:“你的天赋足以成就你,但你的性格却会毁掉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想这是我从这四部剧中所体会到的一点吧。因此,比文中的反派更为可恨的是主角本身。奥瑟罗要比伊阿古更可恨;李尔王也并不比两个大女儿更可爱。四部悲剧反映着四个主角的性格悲剧,裹挟着文中大大小小的配角,演义着各自的人生。就像在《哈姆莱特》中莎翁自己说的,“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毫无疑问的,这四部戏剧都做到了这一点。对于爱情、命运、生死的思考贯穿各剧。爱情是善变的,命运是被玩弄的,生死是不受人主观掌控的。这四部剧的感想不是那么好写,我想并不是因为它们的主旨不突出,而是包含的东西太多太杂,需要用一生去体会。总之,感谢莎士比亚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