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彪《怎样当好一个师长》

原文

《怎样当好一个师长?》

作者:林彪,写于1936年12月

一、要勤快。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 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 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了解的情况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不能懒,军事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带来失败。比方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进房子,搞水洗脸洗脚,搞鸡蛋煮面吃,吃饱了就睡大觉。 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 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和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组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家,懒的结果。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贪闲就隐伏着犯错误的根子。什么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雷打不动的干部,牛皮糖式的干部,不管有多大本事,都不是好干部。

二、 要摸清上级的意图。对上级的意图要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打破框框,有敢于和善于在新情况中找到新办法的创造性;才能有大勇,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和雄心。 指挥员的勇敢集中表现在歼敌决心的坚定顽强上面。指挥员的大勇建立在革命的最高自觉性和正确理解上级意图的基础上面。

三、要调查研究。对于敌情、地形、部队的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这样做,不能看作是重复,实际上这不是重复,而是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平时积累掌握的情况越多,越系统,在战时,特别是在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沉着,越有办法。急中生智的“智”,才有基础。 因此,调查研究工作要贯串在各项工作中,要贯串在每一次战役、战斗的整个过程,反对打莽撞仗、糊涂仗,反对急性病,反对不亲自动手做调查研究的懒汉作风。特别是敌情,必须切实摸透。因为敌情是活的,敌人必然会极力隐蔽、伪装他们的真实企图和行动。要尽一切可能不间断地侦察,查清敌人的部署和动向,看他扮演什么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力还是非主力?是骄兵还是败兵?能集中多大兵力向我们进攻和阻挡我们的进攻。查明敌主官的特性,看他惯用和擅长用什么战法,根据他当前的企图判断他可能采用什么打法,等等。只要摸清了敌情、我情、地形的底,决心就快,就硬,就坚定。就不会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住。如果情况不清,就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失良机,或者勉强下了决心,一遇风吹草动,听到畏难叫苦和不正确的建议,就容易动摇,可能一念之差,前功尽弃。

四、要有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必须熟悉地图,要经常读地图。 熟读地图可以产生见解,产生智慧,产生办法,产生信心。 读的方法是把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区全貌到每一地段的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逐块逐块地读,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河流、城镇、村庄、道路标划出来,边读,边划,等到地图差不多快划烂了,也就差不多把地图背熟了,背出来了。在熟读地图的基础上,要亲自组织有关指挥员和参谋对作战地区和战场进行实地勘察,核正地图,把战场的地形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至脑子里去,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这样,在你死我活、瞬息万变的战斗情况下,可以比敌人来得快,争取先机,先敌一着,掌握主动,稳操胜券。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要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来找答案。把所有提出来的问题都回答了,再没有问题没有回答的了,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误,万一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不能因为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就把它丢开,留下一个疙瘩。 如果这样,是很危险的,在紧要关头,这个疙瘩很可能冒出来,就会使你们心中无数,措手不及。 当然,在战争环境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次都提完,也不可能一次都回答完,整个战役、战斗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有时脑子很疲劳,有的问题可能立即回答不了。这时,除了好好地和别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觉,睡好了,睡醒了,头脑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开窍,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决了。总之,对每一个问题不能含糊了事。问题回答完了,战役、战斗的组织才算完成。

六、要及时下决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指挥员必须以最大努力组织战役、战斗的准备工作,力求确有把握才动手,不打无把握之仗。 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一般说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把握,就很不错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不足的条件,要通过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上的优势,充分发挥指战员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来弥补,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要一致 ,行动要协调、合拍,要雷厉风行,要有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都要勤快,都千方百计地办好事情,完成任务。不互相扯皮,不互相干扰,不抱旁观者的态度。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八、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去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猛追。特别是要勇于穷追。因为把敌人打垮以后,追击是解决战斗、扩大战果、彻底歼灭敌人最关键的一招。在追击时,要跑步追,快步追,走不动的扶着拐棍追,就是爬、滚,也要往前追,只有抓住敌人,才能吃掉敌人。 好的战斗作风要靠平时养成,要靠实际锻炼,要在紧张、残酷的战斗中才能锻炼出来。不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让他打几次就打出来了, 因为已经见识过硬仗、恶仗的场面,有了体会,有了经验,知道怎么打了,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做工作也要有好的作风,说了就要做,说到那里做到那里,要做得干脆利索,要一竿子插到底,一点不含糊,不做好不撒手。 好的作风的养成,关键在于干部。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的作风怎么样,部队的作风就会怎么样。 因此,首先要抓好干部,要干部做出样子,影响带动部队。只要干部作风好,指挥好战斗,多打胜仗,即使是新建的部队或者原来基础较弱的部队,也会很快打出好作风来,像铁锤一样,砸到那里,那里就碎。

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设好,支部的工作要做活, 就是要把所有党团员的革命劲头鼓得足足的,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带头作用,通过他们把全连带动起来 ,通过他们去做政治工作,提高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可以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战术、技术也要练好,特别是技术,如果枪打不准,战场上就不能消灭敌人,就不能解决战斗。因此,军事训练不能马虎,党政工作要领导好训练。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部队有了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有了好的战斗作风,再加上过硬的作战本领,就如虎添翼,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总结

联系我平常的工作(我只谈程序员),我简单谈一下我对上面文章的认识。

第一段是对自己。团队的领导,该自己动手的一定要自己动手,自己的团队应该成为延展自己能力的手,整个团队的方向应该是跟着自己的方向运动的。任何时候,一个团队一定只有一个主要目标,其他次要目标要为这个目标让路,这些东西团队里的人应该知道并且执行。对于这个主要目标的信息,领导自身一定要非常清楚;其他次要目标可以委托他人处理(这其实也是对他人的锻炼,也是考验。随着团队扩大,这种选择应该从平时就做起,所谓“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这种行为已经是一种必然)。

第二段是对上级。要准确理解上级领导的目的。比如手上有三个项目,一定要从领导口中得到明确的关于优先级的确认。不用都确认清晰,但是一定要得到关于主要方向的确认。作为公司有自己的主要方向,每个团队的主要方向可能跟这个方向是不同的,每个程序员的方向可能跟团队的方向又是不同的,这些一定要明确,不然效率一定不高。在明确主要方向的情况下,就将自己团队的主要开发能力集中在这个方向,分配一部分人维护其他方向,有困难要提前跟领导说明白。

三、四、五是对任务、环境等客观事物。这些我没什么要说的,这都属于老程序员的看家本领,都有自己对于开发的心得,应该知道怎么做。

六,如何下决心。在确认领导意图的情况下如何主动的下技术决心。使用更好的技术会提高团队的效率,但却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这个机会去实践的。从上级的角度讲并不排斥下级团队使用新技术,但是上级一般不会主动的要求下级去用什么新技术–因为新技术必然有引入的代价,不管是时间上的还是物力上的。但是团队自身一定要在把握主要方向的情况下去推动团队自身的技术进步。这种主动性是技术团队应该做的分内之事。不然故步自封,做十年技术还是用十年前的技术,那岂不是很无趣?

七八九是讲团队建设。最关键的就是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原文里的“好的作风的养成,关键在于干部。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的作风怎么样,部队的作风就会怎么样”。毛也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里我就谈一点,就是技术团队一定要以技术为纲,即不应该把工作当作工作,而是要把技术跟工作本身联系起来。一个以研究技术为目的的团队风气一定强于不这样的团队,而关键还是在于团队领导自身。不然程序员们就会很明显的问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更努力工作?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就是钱,因为它最简单高效,而且所谓公司本身就是个盈利机构,这个本就是公司应尽之分;但是很不幸,这个东西不握在团队领导的手里。而其他的方法基本上归来归去也就是个风气问题,说洗脑也无不可,但脑可不是想洗就洗得了的。

推进新语言、新技术的学习,建立一种学习的风气非常重要。从公司角度来讲,从长时间段来看,生产力的提高关键还是人才的素质问题;从个人角度讲,技术人员一定要追求更好的技术,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竞争力会下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一直说程序员是个青春饭。而一个向着学习研究去的技术人员,其个人前景与进步也一定优于只是混口饭吃的人。

马克思韦伯提出的“志业”我很认同,也一直以此为自己的目标。“志业”跟“敬业”不同,并不是干一行爱一行,而是将自己的志向与从事的业务绑定到一起。比如我的志向是写出更好的软件产品,而工作是我的志向的一种实践,知行合一无非就是这样;两者没有什么矛盾,而是一种统一。其实这也是孔子提出的“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如果团队里每个程序员都能做到乐之,那我觉得这个技术团队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License: CC BY-SA 4.0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