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读后总结
摘抄
文韬
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
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
日中必慧,操刀必割,执斧必伐。
是故人君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
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
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注释
而吾则以圣人之权托于此也。太公之遇文王,或以为屠,或以为渔,不足疑也。意其穷时无所不为也。
昔诸葛亮人问其志,则笑而不言。及遇先主,一话草庐之间,而三分基业已定,则君子之至必期有得也。
太公之志,非乐渔也。寓于此而期于彼也。古者未行道之际,而求以行之,其志各有所乐也,初不在于物也。阿衡负鼎,百里饭牛,彼其志各有所得也,岂非乐邪?亦权之所寓也。若夫小人则唯其所作,乃其所乐也。故小人乐得其事,君子之所为必有似也者,以其事在此而意在彼也,非乐于此也。
志者一人之所独,果决而不回者也;情者万物之所同,感通而无所阻者也。
彼惟有所贪,故必有所制,所以皆可取也。
圣人之德诱,此‘诱’字于循循善诱同解,皆使人心悦诚服而不自知也。
打一个比喻来说,这一篇所记载的也就是太公与文王第一次会晤时所提出的‘隆中对’……可以把本篇看做是周灭商的政治纲领和战略决策。
直斥龟蓍为‘枯草朽骨’,‘何以辨吉凶’。
中国,本也;四夷,末也;农桑,本也;技巧,末也。不治中国而治四夷,则内虚矣;不务农业而务技巧,则无储矣。
事不可以不防微。
武韬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
民如牛马,数喂食之,从而爱之。
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用思考开启智慧,用智慧开启财富,用财富赢得民心,用民心赢得贤才,能够拥有贤才,就可以依靠他们称王天下了。)
龙韬
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
因其惊骇者,所以一击十也;因其劳倦幕舍者;所以十击百也。
战必以义者,所以励众胜敌也;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重罚者,所以罢怠也。
总结
《六韬》又称为《太公兵法》,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周武王的问对为形式,描述了如何识人、立将、战争等治国方略。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晚期,作者不详。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其中文、武韬讲述的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龙韬讲述的是如何选将等战争方面的战略问题,后三韬更多的是实际作战时的战术处理,因此对今人来讲参考价值也更小。
与《商君书》相比,这本兵书的思想更贴近我国古代“正统”思想,即强调君主仁德的作用,强调“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当然与腐儒不同的是,书中强调了“利”,从《文师第一》就在强调:
“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是故人君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
也就是说,既要面子又要里子,道术是相辅相成的,既要讲理想,又要讲物质。
在战争上,除去局限于当时的一些战术描述,书中主要描述了:
- 如何择将,也就是“勇、智、仁、信、忠”
- 身先士卒的重要性
- 作战时机的重要性